一部《隋唐英雄》系列电视连续剧,描绘了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李世民、秦琼、程咬金、罗成、李元霸、单雄信等一群英雄好汉的光辉形象。其中,李世民的表现尤为突出。
在真实历史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怎么样?这样吧,我先来说说别人对他的评价。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这是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评价。
“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这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对李世民的评价。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李世民的评价。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这是毛泽东对李世民的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
这是著名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里的评价。
就连万里之遥的印度国王戒日王也听说过李世民的丰功伟绩,不无神往地说:“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再看实际战例。
从617年随父亲李渊从太原起兵,到645年亲自率领大军远征高句丽,28年间李世民身经百战,屡战屡胜。
我们挑几个比较重大的战役来说。
在做皇帝之前,一败薛仁杲,二败宋金刚、刘武周,三败王世充、窦建德,四败刘黑闼。特别是虎牢关一役,一举击破王世充和窦建德两支劲旅,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居功至伟。
在做皇帝之后,灭东突厥、破吐谷浑、伐高昌,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天可汗”的威名,远播西域各国。可以说,没有李世民的努力,中国现在的疆土恐怕得缩水一半。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一役,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当高句丽气候转冷时,又能果断撤军,避免了隋炀帝的悲剧,表现出一个高明军事家的应变能力。
那么,李世民戎马倥偬28年,到底有没有打过败仗?
答案是:有且只有一次。
这次败仗并非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征伐高句丽一役。征伐高句丽,尽管不是一次完美的胜仗,但仍然不是败仗。一是李世民大军是在歼灭了高句丽主力部队之后,主动撤退,而非被高句丽军队击败;二是李世民付出2000余人伤亡的代价,杀死高句丽军队4万人,俘虏7万人,战损比之高,令人咋舌。
李世民唯一一次被击败的战例发生在618年。
这一年5月,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创建了大唐王朝。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此人叫薛举。
薛举也是一条从隋末乱世杀出的枭雄。他是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新唐书》形容他“容貌魁岸,武敢善射”。同时,薛举慷慨仗义,喜欢结交边地豪杰,在边境地区赫赫有名。
617年,陕西发生饥荒,盗贼蜂拥而起,乱成一片。金城县令郝瑗招募了几千人,让校尉薛举率部前去平定盗贼。薛举却趁机起兵,劫持了郝瑗,囚禁了金城官员,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薛举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索性趁热打铁,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隋朝将领皇甫绾见势不妙,率1万军队前来征伐,被薛举打得落花流水。随后,薛举的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短短几个月间,薛举就占领了陕西全境,拥兵13万。
617年7月,薛举在兰州称帝,建立了西秦政权。
李渊在长安称帝,让薛举很是不爽。毕竟,“一山不容二虎”,陕甘之地怎么出现两个皇帝呢?于是,薛举派兵劫掠岐州、豳州,对年轻的唐朝政权进行骚扰。
李渊派李世民出征,驻守于高墌城(今陕西长武县)。
这其实不是李世民与薛举第一次交手。617年12月,李世民联合凉州军阀李轨,对薛举进行夹击,打败了薛举的儿子薛仁杲,斩首数千。惊恐不安的薛举一度产生弃城逃跑的念头,甚至还问部下“有没有投降的天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薛举见李世民再次领兵前来,便倾巢而出,率领20万大军直逼高墌,志在必得。李世民见薛举来势凶猛,硬碰硬一定会吃亏,便坚守不出,“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在李世民看来,薛举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但此次攻打高墌,并没携带很多粮草。20万大军,很容易就能将携带的粮草吃光。到时候必定不战自退;如果不退?哈哈哈……
李世民打得一手好算盘,薛举也不是傻子。他见李世民称病不出,就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你不出来决战,我就挑逗你呀。于是,薛举天天派人到高墌城下挑衅,使劲办法激怒唐军,引诱他们出城。
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世民的部将刘文静与殷开山没能经手薛举的引诱,擅自出战,结果遭到薛举袭击,一败涂地。唐朝军队死者达十分之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也被俘虏。李世民一看,败局已定,被迫撤退,垂头丧气地返回长安。
《旧唐书》对此战的记录语焉不详,一笔带过,“秦王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无论如何,李世民这次征伐薛举,是吃了败仗的。战后,为了羞辱唐朝,薛举“收唐兵死者为京观”,就是把在战斗中死亡的唐朝士兵尸体堆成一座山。
接下来,郝瑗建议薛举一鼓作气,直取长安。薛举同意了。可是,大军即将出征之际,薛举生了病,不久便去世。征伐长安的计划就此终止。否则的话,以薛举的实力,如果大军真能成行,长安将危在旦夕,历史或将重写!
来源:凯风网